bob官方下载链接近年来,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不断创新,探索出“矿山治理6+”模式,即将矿山生态修复与土地整治、固废资源利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科教示范等相关产业相结合,bob官方下载链接进而促进矿区转型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截至目前,他们主持及参与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近400处,治理面积累计达8万余亩
经过矿山修复治理,位于迁安市野鸡坨镇邵家营片区的“白茬山”重新披上绿色。河北日报通讯员冯汉永摄
“你看,那就是我们已修复的迁安市野鸡坨镇邵家营片区的矿山。”顺着董国明的指尖看,一级级削坡降段的台阶就像一条条梯田蜿蜒在数百米高的矿山,山脚直到山顶,蔚为壮观。
董国明是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地质二队)队长。他说,地质二队扎根唐山60余年,是一支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公益性地勘队伍,不仅是地质找矿的“尖兵”,更是矿山修复的“园丁”。
近年来,地质二队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创新,探索出“矿山治理6+”模式,即将矿山生态修复与土地整治、固废资源利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科教示范等相关产业相结合,进而促进矿区转型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截至目前,他们主持及参与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近400处,治理面积累计达8万余亩。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沿着陡河水库东岸北行,来到位于山脚下的开平区双桥镇大马家峪村。村民何建科望着水库美景,哼唱着小调。
他愉悦的心情,来自眼前的优美风景。“之前哪看过蓝天,到处都是灰土。”何建科说,过去沿山路向上,不到10公里的路程上,散落着24家采石厂,草和树都无法生长,远看光秃秃一片,就像山上长了“白癜风”。
山上“顽疾”必须根治。2018年开平区启动采石矿区恢复治理工作,对大马家峪村周边的24家采石厂的治理成了先行工程。攻克此项重点难点工程的重任,落在了有多次高陡边坡治理经验的地质二队肩上。
“为了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地质灾害、绿化山体、恢复矿山生态,我们通过危崖清理、铆钉挂土盆、砌筑挡墙、基质层铺设和养护系统安装等进行土壤改良和微环境改造,并选择了刺槐、紫穗槐、爬山虎等十余种适宜当地生存的植物。”地质二队郑思光介绍说,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后,重点便是用各种工程手段,在崖壁上创造可以存放土壤的空间,再栽下植物,细心养护,让其能稳定存活。
作为省地矿局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家团队成员,郑思光整天琢磨的便是破解矿山修复中的难题。而一道80多米高、200多米宽,坡度超过80度的悬崖,成了突破的关键。
“像这样的高陡边坡,采用传统方法肯定不行。需要先修出台阶,然后再用飘台绿化、飞挂土槽等方法,实现崖壁的绿化。”郑思光说道,在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中,高陡边坡由于立面高、坡度陡,加上灰岩类岩壁很少能有让植被生长的土壤,甚至连附着土壤的空间都没有,因此一直是治理中难度较大的课题。
为进一步研发矿山复绿前沿核心领先技术,地质二队矿山修复治理专家团队积极运筹北京、河北等地的30多家相关科研单位,组建了唐山市矿区生态修复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了河北省矿区生态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不断试验和创新,自主研发了“喷砼飘台”“飞挂土槽”和“韧带悬盆”等2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门破解高陡边坡治理之难。
“近年来,历史遗留的尾矿库数量多、体量大,随时间推移,不仅埋下次生地质灾害隐患,对环境更是带来巨大挑战,综合治理迫在眉睫。”深耕矿山生态修复多年的董国明说,矿山生态修复,功在当代,利在长远。
下一步,地质二队将按照唐山市“十四五”国土绿化规划和2021年国土绿化方案要求,结合具体尾矿库生态环境修复难题,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修复技术,有效消除尾矿隐患,恢复矿山迹地生态。
经过矿山修复治理,位于滦州市榛子镇的椅子山如今已长满植被,秋季更是绚丽多彩。 河北日报通讯员李玉昆摄
薰衣草芬香扑鼻,香白杏惹人眼馋,山桃硕果满枝……日前,在滦州市榛子镇椅子山废弃矿坑边,花香果香浓郁,几名农民正躬身栽种耐旱植物罗布麻和景天。
这里原是一片被关停取缔的采石场,之前经过多年开采,地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裸露山体断面达4万平方米。
2015年,地质二队按照不同地形地貌,将椅子山矿区划分为14个治理区域,bob官方下载链接探索研究出11种矿山治理技术,探索并总结出适合冀东冀北地区矿山环境整治的经验方法,在4万平方米的治理面积,栽种树木6000余棵,栽培爬藤植物3万多株,排除了100多处危岩、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打造出花园区、果园区、油用牡丹园、苗圃园、药材园等多个生态种植区域,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实现从废地到宝地的完美蜕变。
“采石场整治后,把过去的陡坡改成了梯田,现在我每天都要来地里看看庄稼长得咋样。”在迁安市野鸡坨镇邵家营村,曾亲身参与到生态修复工程的村民徐德强,bob官方下载链接看着长势喜人的庄稼,满心欢喜。
过去,这里曾是一家露天石灰石开采场,形成了几十个大小不等的采坑。“2016年,村里的乡亲在农闲时候便跟着地质二队,治理这一区域的山体,看着‘白茬山’一天天变绿,看着从复垦土地上长出来的红薯、玉米,我打心眼里为他们点赞。”徐德强动情地说。
“除了复垦还田,我们还把目光聚焦在废弃矿山内的残留资源,包括清除危岩、清除残山或岩墙等过程中产生的石料。”郑思光说,通过消除高陡边坡及地灾隐患,不仅可以产生建筑用砂石料来反哺矿山治理,有效解决治理资金不足的难题,还能复垦出相当可观的耕地,实现占补平衡。
由地质二队承接的京哈、津秦铁路(滦州段)1000米范围内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一标段便实现了固废资源再利用。该项目共包含13家矿山,通过“一矿一核实一拍卖,买家上缴押金”模式,拍卖矿山残留资源,筹措矿山生态修复资金,政府不仅实现收支平衡,还新增耕地864亩。
利用矿山修复治理后复垦的土地,滦州市榛子镇村民在椅子山上种起各类农作物。 河北日报通讯员佟兆安摄
他们的设计规模是能容纳2500头母猪、年出栏12万头仔猪,但场地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位于滦州市榛子镇杜庄村东北1.5公里的采石场,过去环境破败不堪。地质二队专家团队实地踏勘测量,提供免费的技术咨询和专业指导,成功将该采石场建设成为唐山市重点项目——滦州东方希望畜牧有限公司年出栏12万头仔猪养殖项目。“仅去年,我们营业额就达到了1亿多元。”王俊舟说。
“通过进行矿山生态修复,在消除地灾隐患的同时,根据矿山客观环境,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打造‘6+修复’的全产业链整体打包开发式治理模式,即‘矿山修复+土地复垦+固废资源利用+生态旅游+科教示范基地+生态农业’,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多地实现经济效益。”董国明说。
据了解,作为唐秦片区暑期通道沿线矿山生态修复大会战牵头单位,地质二队在推进唐秦片区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今年共开展矿山生态修复项目10个,涉及矿山153处,分布于唐山市玉田县、丰润区、开平区、滦州市、迁安市。
眺望远处,曾经的“白茬山”上,一排排青翠的塔柏英姿挺拔,一片片爬山虎恣意生长,昔日裸露的山石和周边的土坡重新绽放出生命的色彩,正徐徐描绘一幅幅山清水秀的生态产业画卷。(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 通讯员刘思辰、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