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官方下载链接公司长期专注于工业设备检测及故障诊断领域的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监测检测设备的研发、制造、推广及应用,公司秉承“工业健康有申昊,排除故障不再难”的企业愿景,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多传感器融合、机器人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服务于工业大健康,为工业设备安全运行及智能化运维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机器人、智能监测及控制设备等一系列产品,可用于电力、轨道交通、油气化工等行业,形成“海、陆、空、隧”全方位战略布局,保障工业生产设备和环境的健康状态。
公司移动端的智能机器人属于特种机器人,由以运动控制系统、关键器件及先进传感器为核心的机器人本体硬件系统及以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图像识别技术、边缘计算、云计算及深度学习等为核心的软件系统组成。公司智能机器人通过融合定位、导航、避障、场景感知、图像识别等技术,代替人工完成检测中遇到的急、难、险、重和重复性工作,以克服传统检测质量分散、手段单一、智能化水平低等方面的不足,将巡检人员从危险、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为工业系统无人或少人值守和智能化管理提供一种有效的检测、监测手段。
公司固定端的监测、检测设备主要通过对输、变电环节的电气、机械等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其运行状况、运行质量的相关信息,以动态跟踪各种劣化过程的发展状况,以便电力运维管理部门在电力设备可能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到影响正常工作前,及时进行维修、更换,从而保障电力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配电及自动化控制设备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技术手段,对配电网故障区段进行定位、自动隔离,减少停电范围和停电时间,降低维护工作量,提高整个配电系统的效率。
在电力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形成了智能巡检机器人、操作机器人、固定在线监测及控制设备等丰富的产品线,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多个环节,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成长并深耕国内体量头部、发展领先的浙江市场,并积极布局省外市场。凭借丰富创新的产品体系及一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服务团队,公司与电网、发电集团及其下属单位建立长期紧密合作。
申昊科技300853)自主研发的电力智能机器人针对电力行业不同场景需求,采用不同机器人结构,搭载多传感器融合、图像智能识别与分析、深度学习、机械臂控制等技术,实现了表计智能识别、红外测温、高清可见光识别、局放检测、气体泄漏监测、噪音拾取与分析、环境温湿度检测及智能操作等功能,完成电力不同场景设备状态巡检覆盖及开关柜倒闸操作等,并通过集中监控平台对巡检数据进行对比和趋势分析,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运行设备的事故隐患和故障征兆。
室外轮式巡检机器人SHIR-3000,主要应用于变电站等室外场景,综合运用激光无轨导航、图像智能识别与分析、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可代替人工完成室外特定环境下的设备检测工作。该产品实现了对室外各类仪表的数据读取、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分合状态、设备温度、设备运行噪声的采集和分析、变压器油位、指示灯状态的采集。产品具备稳定可靠、识别准确、智能分析能力强等特点。2016年,该产品总体技术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该产品在2016年入选“供给侧”改革发展的典型案例,2017年入选人工智能应用的典型案例。
2017年下半年,公司根据实际场景应用,又陆续研发推出了SHIR-3000S,SHIR-3000M这两款型号的室外轮式巡检机器人,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本身的性能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巡检效率也得到进一步提高,进一步促进减员增效,加快推进变电站无人值守的进程。室外轮式巡检机器人除应用电力电网行业以外,其技术及产品还可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油汽化工等多个行业。
室内轮式巡检机器人SIRD-3000S,主要应用于室内开关室、配电房等场景,系统搭载可见光相机、红外相机、局放检测传感器、SF6气体检测传感器,基于智能图像识别与缺陷诊断技术、导航与定位技术、特高频局放检测技术,有效降低劳动强度,降低运维成本,提高巡检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产品具有部署便捷、场景适应能力强、可一机多站使用等优势。2019年,该产品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为在配电房巡检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9年下半年,公司又推出了SHIR-3002室内轮式巡检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小型化、轻便化和模块化设计,融合无轨导航与自主建图、图像智能识别与分析、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实现对室内设备的状态检测,并通过后台对巡检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提前发现设备隐患和故障征兆,保障设备稳定运行,提高巡检效率。该产品还获得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颁发的“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室内挂轨巡检机器人专门应用在变电站的开关室、GIS室、继保室,能够替代人工完成多种巡检任务,具有检测、监控、故障诊断、预警、报警等功能。该机器人能够通过一个自主运行的机动平台和搭载的一组高性能检测仪器对站内设备进行全天候监控,大大减少了“传统智能变电站”所需的固定式传感器和仪器设备数量。该产品通过轨道式部署,采用滑触线小时连续不间断运行;采用拟人型设计,美观、运行灵活且方便安装。挂轨巡检机器人克服和弥补了人工巡检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满足室内场景智能化及无人值守的实际需求。2022年7月,室内挂轨巡检机器人已通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2年变电站室内轨道式巡检机器人性能检测。
极寒型巡检机器人IR-ET8040A可应用于气温低至-40℃的极寒地区。机器人配置多种耐寒传感器与部件,结合专用算法和应用软件,满足极寒环境下低温续航时间、冰滑路面可靠行驶、检测结果准确等要求,保证巡检机器人在极寒地区的持续稳定运行。bob官方下载链接该机器人为极寒地区变电站运维部门降本增效、提高巡检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提供全年自主运行的智能化巡检方案。
极寒型巡检机器人的性能和功能需要满足极寒地区低温场景需求,需具备更高的技术标准。2021年3月公司参与了《极寒地区电力巡检机器人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的编制,为极寒地区巡检机器人确立了行业的标杆和发展方向。2021年8月,在极寒地区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运行能力提升研究与试点应用项目验收会议上,由公司自主研发的极寒型巡检机器人已通过验收。
开关室操作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变电站开关室,完成开关柜的应急分闸操作及常规倒闸操作任务。该产品具备自主导航、机械臂及作业末端精准定位、设备状态智能识别、自主紧急分闸、旋钮开关转换、保护装置按键操作和信息查看、手车摇进摇出等功能,能够替代或辅助人工完成开关柜的操作任务,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应急响应速度,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及电网安全,减少电力事故的发生。
随着电网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力设备基于运行状态监控的状态检修模式的日益普及,使用各类监测系统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连续、在线的实时监测,是确保电力设备安全运行、故障缺陷准确评估及合理高效检修策略制定的一种重要手段。公司的智能输电、变电监测设备主要通过对输、变电环节的电气、机械等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其运行状况、运行质量的相关信息,动态跟踪各种劣化过程的发展状况,以便电力运维管理部门在设备可能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到影响正常工作前,及时进行维修、更换,从而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维护工作量,提高系统工作效率。
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监测系统是集控制、测量分析技术于一体的精密设备,按检测原理不同可分为油色谱(STOM-3000)与光声光谱(SG-PSM-200)两种类型。主要用于在线监测变压器、电抗器等油浸式高压设备油中溶解的故障特征气体(H2、CO、CO2、CH4、C2H4、C2H2、C2H6)和溶解微水(选配)的含量及其增长率,并通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早期预报设备隐患信息,避免设备事故,减少重大损失,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智能监拍装置是集摄像、存储、传输、太阳能取电一体化设计的智能在线监测装置,集成AI智能监拍功能,利用高清摄像头实时拍摄线路走廊图片,自动识别工程车辆入侵、烟雾、山火、导线悬挂异物、塔吊作业,发现潜在事故,提前预警,保障安全。该装置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实时传输线路通道环境及状态信息,建立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的输电线路高效可视化防护体系。
海缆监测一体化平台集成了电子海图系统、海事雷达系统、AIS船舶信息接收系统、CCTV船舶信息系统、可见光红外热成像技术和高清透雾视频监控设备等,并结合先进的信息通讯和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实现对电力海缆周边海域的全天候多层次多方位实时在线监控,有效预防渔业、航运以及海洋工程等活动对电力海缆的锚损风险。
消防集中监控系统通过感知设备实现终端单位火灾预警系统和消防灭火系统的数据采集,通过智能物联终端实现海量数据603138)的接入和上传。在集中控制中心,该系统通过消防管控平台实现远程监视和远程控制,对下属单位开展更加精细的运维管理,形成了“感知——传输——控制”三位一体的系统解决方案。
二次压板状态监测设备采用跨平台的上位机管理系统,通过非电量检测技术实现变电站硬压板状态的监视与管理,解决目前变电站压板状态无法监视、人工就地巡检效率低、人为误操作隐患大等问题,有效防止压板的误投退和漏投退,极大提升压板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轨道交通运维的目标是杜绝事故的发生,降低运维成本。目前我国铁路设备设施检修主要依靠人工肉眼判断和人工仪器检测,运营维护面临检修人员及场地配置紧缺、检修任务重、检修劳动强度大、作业周期长等问题。公司基于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丰富积累,并针对轨道交通行业以上痛点,从2018年开始进行轨交领域的市场探索和研发布局,相继研制出集多功能为一体的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列车车底检测机器人等一系列产品。产品已在多家目标客户现场试用,试用反馈良好,并取得了部分客户的试用报告。以2021年6月28日通车运营的杭海城际铁路为例,根据央视新闻报告,线路采用了公司的轨交相关产品实现了全线的智慧运维,包括轨道的智能维护巡检和车辆的智能管理,是国内首条全线实现智慧运维的城际铁路。2022年5月,公司成功中标杭海城际铁路项目,实现了公司轨交领域市场扩张的重要一步。公司将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努力使其成长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轨交线采用钢轨轮式自行运动平台与高精度检测系统相结合的组成方式,运行于铁路线路中以辅助人工完成对整条线路的夜间巡检工作任务。有别于传统的单项检测及人工巡检手段,机器人通过运用综合型检测技术、智能分析识别技术,发现缺陷及时分析报警,检测内容涵盖钢轨、扣件、道床、隧道等检测对象,实现有限时间内,单次巡检效率最大化的目标,提高了巡检效率。2021年9月,该项目入选浙江省经信厅公布的2021年浙江省首台(套)产品工程化攻关重点项目名单。2021年10月,公司“基于多机器人协同的轨道交通车辆智能巡检装备及其应用”项目入选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的2022年度“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
列车车底检测机器人采用轮式运动平台结合机械臂与视觉系统的组成方式,运行于车辆段检修地沟中,代替人工完成列车日常维护工作中车底的检测任务,解决传统人工检测遇到的任务重、检测难、漏检多等问题,从而缩减巡检人力成本、降低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巡检效率和质量,及时和全面地消除列车运行存在的安全隐患。
双轨式钢轨探伤仪适用于城轨、普铁、货铁和高铁等在役钢轨的轨道,全天候自动化合格检测,以工业超声探伤为主,光学检测为辅,实现在“天窗期”快速对钢轨进行无损和完整性评估检测。产品以自动化、智能化为手段,替代目前人工检测劳动强度大、检测一致性难保证等问题,可有效提高铁路工务部门检测效率,并提供全面的综合分析与评估手段,及时发现并评估钢轨安全隐患,做到可追溯、可评估,保障铁路运行安全。
刚性接触网智能巡检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适用于采用刚性接触网作为供电手段的城轨线路。机器人能够进行自主移动、检测和分析。刚性接触网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实现刚性接触网系统的智能检测和大数据管理,极大地提高巡检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SHIR-3000EX防爆型轮式巡检机器人满足油气行业场景的防爆要求,解决油气厂区日常巡检存在的各类问题,降低巡检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巡检质量和安全性,并将巡检数据结构化存储和分析,有效排除安全隐患,有力保障油气厂区的生产与运营安全。
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主要通过销售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等产品实现盈利。
公司产品研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结合行业相关领域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和预测而开展。公司设有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究院,负责技术发展长远战略及共性技术、核心技术等开发工作。
公司电力事业部以及智慧交通事业部分别设有专门的技术研发部,分别负责电力领域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监测设备、轨道交通领域智能机器人产品开发及技术支持等相关工作。
公司采购的物资多数为非标部件,如红外热像仪、电动云台等,需要通过定制化采购获取,因此没有统一的行业价格。此外,公司采购的电线电缆、电子元件等物资为通用标准件,公司采购部门可直接从供应商处采购。
除物料采购外,公司将部分原材料的基础加工委托至第三方进行,主要包括PCB电路焊接、机械件加工等。此外,公司向外采购部分劳务进行产品组装,以应对订单季节性需求集中导致的产能不足问题;公司将智能巡检机器人巡检场地的土建施工和挂轨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安装施工外包给专业施工单位。
公司设立有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部,制订了采购控制程序,对公司供应商的准入与评价考核、采购计划的制定、原材料采购环节的质量控制和审批流程等做出了详细规定。
公司的产品多采取模块化设计,对多个具有独立功能的模块进行组装、联调。标准化的硬件模块直接外购,特殊部件则自制、外协或定制采购;应用软件和驱动软件根据产品功能和硬件特点自行开发。
公司生产工序包括零部件加工组装、整机装配、生产过程检测、软件固化、整机联调、成品检验等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公司根据具体情况对部分工序选择自主生产、委外或劳务外包。其中,生产过程检测、整机联调和成品检验等环节,是确保整机质量、产品功能实现的关键,因此全部由公司自行完成;零部件加工环节中对部分自产不经济的零部件进行委外加工;零部件组装和整机装配环节则根据具体产品的工艺特点、复杂程度的不同,对少部分工序较为简单、订单因行业季节性变动而临时增加、产能相对不足的产品委外或劳务外包。此外,由于智能巡检机器人需要在项目现场铺设巡检道路,而公司尚不具备土建施工的能力,因此,巡检场地的施工采用劳务外包的方式。外协的零部件或产成品收回后由品质安全部负责检验。品质安全部收到采购供应部的检验通知单后,安排对外协件进行入库检验,如检验未合格则通知采购供应部进行退换货处理。
公司采取订单型生产与备货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公司的产品订单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订单是相关产品需要根据整体的检测、监测方案或配电自动化方案进行定制:由于监测、检测或配电自动化方案的需求不同,以及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端等基础电力设施、安装条件的差异,需要依照订单并结合具体应用环境对产品的功能、规格、数量等内容进行定制;另一类订单是通用型较强的产品,其硬件规格相对固定,适用范围较广,公司综合判断该类产品的市场需求和获取订单的可能性,提前进行备货生产。
在订单型生产方式下,公司取得订单后,需要针对订单进行立项,确定订单执行的整体解决方案,根据方案制定生产计划、安排生产等相关事项。订单型生产的过程大致可分为订单分解和订单执行两个阶段。
公司电力领域客户以两大电网公司及其下属企业为主,轨道交通领域的客户主要为铁路局及下属站段、地方铁路公司、工程建设单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等。因此公司目前主要通过投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取得订单。公司安排专人负责搜集客户发布的各类招投标、采购信息,根据相关信息中对产品技术、公司资质和业绩条件等具体要求,初步确定拟参与的项目,并获取项目招标或采购文件。
公司在取得招标、采购文件后,首先成立投标或竞争性谈判小组,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后制定项目方案,完成项目评审、项目报价估算和投标文件编制或应答文件准备等工作后,参与投标或谈判报价。若项目中标或者竞争性谈判入围,公司与客户进一步商定销售合同的具体条款细节,并完成合同的签订。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积累,公司已在市场、技术及产品三方面构筑了自身核心优势,并构建了相互关联的多传感技术融合、多学科综合应用平台等,将智能机器人的功能从巡检拓展至操作,推出新产品满足轨道交通、油气化工等行业的需求,不断提高智能机器人、设备监测等应用领域的技术水平和提升行业解决方案的能力。
电力行业、轨道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作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持续获得政策扶持推动,不断夯实上述行业及技术发展基础,力促高质量发展。
(1)电力领域,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国家全面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规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智能电网领域是“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重点建设领域。
2020年,国家能源局在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持续完善电网主网架,补强电网建设短板,推进柔性直流、智能电网建设。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的通知,加大对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储能技术、多能互补的政策支持力度。
2021年3月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明确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
202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暂行)》,该办法要求:电力企业应当加强线路带电作业、无人机巡检、设备状态监测等先进技术应用,优化输变电设备运维检修模式;供电企业应当强化设备的监测和分析,加强巡视和维护,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和隐患。
2015年,《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对轨道交通装备提出了目标要求,到2025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形成完善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体系,在主要领域推行智能制造模式,主要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正式发布《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智慧城轨发展纲要》立足于建设交通强国,提出了智慧城轨建设的指导思想,阐述了智慧城轨的标志和内涵,部署了智慧化建设重点及实施路径。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创新市域(郊)铁路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全面放开市场准入,培育多元投资主体,有序推进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建设,为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大城市功能布局、引领现代化都市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1年,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在中央层面确定了国家中长期交通网规划建设要求。
2017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大规模推动企业智能化升级。支持和引导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物流和营销等核心业务环节应用人工智能新技术,构建新型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营方式,形成制造与服务、金融智能化融合的业态模式,发展个性化定制,扩大智能产品供给。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瞄准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2022年,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提出着力打造人工智能重大场景,鼓励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业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促进智能经济高端高效发展。并围绕安全便捷智能社会建设打造重大场景,并提出以更智能的城市、更贴心的社会为导向,在城市管理、交通治理、生态环保、医疗健康、教育、养老等领域持续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机会,开展智能社会场景应用示范。
2022年,科技部发布《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强研发上下游配合与新技术集成,打造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
(4)机器人领域,政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步伐,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推进危险岗位机器人替代:
2016年中央国务院《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在危险工序和环节广泛应用。提升现代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融合度,统一标准规范,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信息化全国“一张网”。
2021年全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增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加强矿山深部开采与重大灾害防治等领域先进技术装备创新应用,推进危险岗位机器人替代。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民政部等十五个部门《关于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面向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农业等行业,以及家庭服务、公共服务、医疗健康、养老助残、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需求,集聚优势资源,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重点产品的研制及应用,拓展机器人产品系列,提升性能、质量和安全性,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上述产业政策的推广,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的应用场景、推进下游需求不断增强,促进产业链成熟度不断提升,为公司业绩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电力行业方面,智能电网建设是世界发展趋势,也是中国国情需要。自2009年国家电网首次提出智能电网概念后,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对其给予支持。2020年发布的《国网设备部关于印发2020年设备管理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提出,加快推进特高压变电站(换流站)在线智能巡检系统推广应用,提升巡视效率和监控强度,并强调加大输电线路巡视、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及配网不停电作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力度。
目前,我国电网的智能化程度不高,在产业政策的支持及推动下,bob官方下载链接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智能电网都将成为我国电网建设的重点。因此,加大电力设备监测投入,维护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升电力输配效率,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投资规模看,国家电网公布计划“十四五”期间投入3,500亿美元(约合2.23万亿元);南方电网“十四五”期间总体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全国电网总投资预计近3万亿元,高于“十三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2.57万亿元和“十二五”期间的2万亿元。在2022年“稳增长”、“促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基建成为经济抓手,电网投资作为新基建的重要方向之一尤为重要。2022年以来,电网发布稳经济、促转型的相关举措,明确提出加大电网投入,6月2日国家电网发布八项措施助力稳定经济大盘,2022年电网投资5,000亿元以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8月3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情况,1至7月,完成电网投资2,364亿元,同比增长19%,目前在建项目总投资8,832亿元。
在轨道交通领域,智能机器人应用是新的蓝海市场。我国铁路与城轨交通的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发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明确了中国铁路2035年及2050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纲要明确,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运营里程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根据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十四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扩容与增效。根据城市规模分类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新增城市轨道交通建成通车里程0.3万公里。随着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增长,bob官方下载链接存量轨道交通设备老化与人员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设施数量的增加导致日常检修工作量成倍增加,对传统运维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轨道交通运营维护、铁路及城市轨道的检测与维护也都亟需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提高效率及精度。这将大大拓展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检测及控制设备的应用领域。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创新为驱动,每年通过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以及既有产品的持续改进,实现技术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形成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年的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的积累,是公司未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的技术保障,确保了研发项目顺利开展,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为公司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业绩增长提供保障。
近年来,随着5G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突破,公司各项核心技术有了极大的提升,机器人和在线监测产品的智能程度日渐提高。目前,公司的智能机器人通过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三维建模、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实现了即时定位、地图构建与无轨导航等功能,同时能完成开关柜应急分闸、常规倒闸等精确操作,从巡检到操作,真正实现了工业环境下的“无人值守”。此外,公司产品的每一次监测、检测都收集了大量数据,包括环境、安全、设备状态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的数据,实现及时预警并合理预判可能发生的问题。
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国家对安全生产的愈发重视大背景下,在工业领域“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技术凭借更高效的监测方式、更低的运营成本、更安全的作业形式,代替人员在高危、高压、环境恶劣等场景下作业成为了现实,改变了工业大健康场景下的传统运维方式,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机遇。
公司长期专注于工业设备检测及故障诊断领域的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监测检测设备的研发、制造、推广及应用,通过利用多传感器融合、机器人、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服务于工业大健康,为工业设备安全运行及智能化运维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经过近20年的积累,公司形成了包含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内的一整套核心技术体系,在市场空间大、行业壁垒高、作业危险的电力行业,打造了包括巡检机器人、操作机器人、固定端监测设备等终端产品和软件平台,形成了包括智慧变电站、智慧配电房、远程控制一体化等基于人工智能、监测检测技术的工业设备检测及故障诊断解决方案,构建了成熟的业务模式。
基于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储备、在电力领域成熟的业务模式和积累,公司确立了“海、陆、空、隧”全方位战略布局,以期在市场空间大、行业壁垒高、高危、高压、环境恶劣的领域复制公司在电力领域的成功模式。
2018年开始进行轨交领域的市场探索和研发布局,相继研制出多功能集一体的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列车车底检测机器人等一系列产品。产品已在多家目标客户现场试用,试用反馈良好,并取得了部分客户的试用报告。公司轨道交通线路巡检机器人已有订单成功落地,公司将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努力使其成长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未来公司也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响应国家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建设,进一步向水下巡检、油汽化工等其他工业大健康领域渗透,不断丰富、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人工智能+工业大健康”战略目标,持续巩固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技术优势,进一步夯实在电力及轨道交通领域的业务布局,推动新客户的拓展,不断加强各个业务模块和技术平台能力建设。报告期内,受国内疫情冲击,公司供应链、项目执行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4.47%。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回顾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围绕核心的多传感器融合、人工智能算法、控制与导航定位系统、大数据平台等方向进行研发创新,提升产品的开发效率,不断突破各应用场景的技术难关,逐步从巡检向带电作业延伸,逐步打造各行业的系统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投入为4,915万元,同比增长27.29%,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为25.88%。公司进一步引进优秀技术人才,研发人员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7%,占员工总数为42.22%。公司持续的研发投入,将进一步夯实公司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技术优势,丰富公司产品线,为公司未来发展储备动能,支撑公司未来中长期发展战略。
申昊科技以服务“工业大健康”为宗旨,谋划“人工智能+工业大健康”战略目标,布局“海陆空隧”监测检修平台,不断拓展机器人、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行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报告期内,公司新推出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刚性接触网智能巡检机器人等产品,进一步丰富公司在电网、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场景和产品矩阵。
公司于2022年3月18日向不特定对象发行了总额55,000万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并于4月11日起在深交所挂牌交易。本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主要用于余政工出(2020)20号地块新型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上述项目的实施,将加速公司智能巡检机器人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拓展,丰富公司现有产品结构,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募投项目新型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工程项目主体结构验收已完成。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上市后的首次股权激励计划“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公司部分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核心骨干人员在内的激励对象共计32人。上述股权激励计划的推出将建立和完善公司员工与所有者共享机制,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公司及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骨干人员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吸引和保留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核心骨干,为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创新蓄力迸发,“产学研”深度融合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设备检测与故障诊断领域,依托多年积累的技术储备和行业经验,公司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和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体系,具备了为电力行业客户提供智能机器人、状态监测和自动化控制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在轨道交通行业巡检机器人方面也拥有地铁车辆底盘缺陷检测技术、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轨道高精度缺陷检测技术等多种核心技术及相关专利积累。 公司搭建了综合巡检数字仿真平台,能够有效模拟各种设备故障,快速建立故障库,提高机器人故障识别能力;开发了多源传感融合定位导航技术平台,解决动态环境变化和定位精度的问题,为公司机器人产品的深度学习、应用场景拓展提供良好的研发平台。公司也不断加强大数据能力建设,建立从数据采集、加工存储、数据调度与数据可视化的全设备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并基于有效数据结合业务模型、算法模型进行更精准的故障识别、更高效的故障分析,真正将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大数据结合为一体。 公司在重视自身技术素养提升的同时,与外部机构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有效利用外部技术研发能力,实现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以及技术储备的扩充。公司已与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一批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了技术合作研发,并与浙江大学成立了“浙江大学-申昊科技特种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申昊科技海上设施智能运维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公司将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围绕特种机器人、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技术、工业产品设计等方向,以产业为导向,凝练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同时,2020年公司获得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2022年1月,公司“浙江省智能运维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2022年度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技术与装备重点企业研究院”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2021年新认定省重点企业研究院。 (二)产品性能优秀,品类结构丰富 公司在技术优势的积淀基础上,逐步开发出具备一定性能优势的产品——智能机器人和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两大系列产品,覆盖电力系统输电、变电和配电三大环节。公司不断突破创新,解决了在极寒环境下的诸多巡检问题,也将智能机器人的功能从巡检延伸至操作,推出了极寒型巡检机器人、操作机器人、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等新产品。公司的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配电房智能巡检机器人、开关室操作机器人等多个产品被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公司主动挖掘下游客户需求,在继续深耕电力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领域,相继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列车车底检测机器人、刚性接触网智能巡检机器人、防爆型轮式巡检机器人等产品,满足轨道交通、油气化工等行业的特殊巡检需求,不断拓展机器人行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公司也逐步实现多智能设备一体化巡检,为客户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在疫情期间,公司快速反应研发出了防疫测温机器人、消杀机器人与核酸采集数字服务站,为抗击疫情尽绵薄之力,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此外,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完善的、可执行的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及质量管理体系,涵盖研发、采购、生产、检测、售后等各个环节,确保各环节均得到严格的质量管控。 (三)精准高效的服务优势,满足客户需求 针对电力系统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行业特点,经过多年对销售及技术服务队伍的打造,公司已形成具有精准服务能力和高效市场反应能力的服务团队。这些人员常年活跃于市场,直接面对终端客户,能够快速、准确地将客户需求直接反馈到公司研发、生产等各个环节,有效保障了企业与市场的同步升级、发展,奠定了本公司市场综合竞争优势。 公司与客户经过多年的磨合,服务机制得到不断地完善。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技术数量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达21.43%,随着业务范围逐渐向华东、华中、华北、华南、西南等地区展开,公司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技术服务团队在多年贴近客户的过程中,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和把握逐渐深入,并及时向公司反馈以便相关部门针对产品的不足进行技术改进或升级,进一步对技术及产品优势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公司通过不断积累行业应用经验,以及在产品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不断提升,与客户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品牌影响力和客户优势 电网客户对入网设备的性能及可靠性要求十分严格。在电力领域,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因此进入电力系统运行的产品必须严格按照电力行业标准进行设计、生产和检验。设备入网前,需通过国家或行业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的严格认证,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挂网试运行实验合格后方可正式入网。公司自成立以来,通过持续的自主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专业的技术服务,逐步在检测及故障诊断领域树立了品牌形象,得到了业内客户的信赖和认可。同时,公司与主要客户保持了多年的合作关系,彼此建立了深厚的互信合作,在推动更深更广的业务、技术合作方面具有积极影响。作为智能电力机器人研发生产的行业领先企业之一,公司也积极推动国内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不断促进完善智能机器人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五)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团队 公司多年来深耕于电力系统设备检测行业,建立了一支稳定的高管团队,该团队已共同创业多年,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经营理念。公司核心经营层对电力行业发展及市场需求变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机会把握能力,并且能从公司的技术、产品优势出发,把握国家战略规划带来的新行业、新业务机会。 智能监测检测及故障诊断领域的研发需要复合型人才,研发人员在具备扎实的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基础上,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方可完成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经历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培养出了一支专业、稳定且凝聚力强的研发技术团队,拥有较强的自主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保证了公司产品紧跟智能电网的技术发展方向。在新进入的轨道交通领域,公司也已经搭建了具有相关行业经验的研发团队,轨道及车底巡检方面走在行业前列。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宏观经济及下业发展情况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的风险 由于智能电网建设受国家政策、电网公司的规划以及宏观环境的影响较大,未来存在智能电网建设不及预期或者年度波动较大的情形。此外,智能电网行业应用技术及方案也存在加速迭代更新的情形,如若公司未能适应市场需求波动而进行运营调整,不能及时跟进技术演进进行相应的研究开发,则上述情形会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带来风险。公司将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核心技术发展和产品创新,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减少政策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二)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特种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开发,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广阔的市场前景可能会吸引新兴厂商进入,现有的竞争对手也可能通过加大投资力度等方式,不断渗透到公司优势领域,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公司因决策失误、市场拓展不力、产品更新换代不及时等因素无法保持竞争优势,将面临市场份额降低、产品价格下降、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公司一方面将做稳做强既有业务,强化技术创新,通过提供高品质、差异化产品打造品牌竞争力,持续提升产品功能和智能化水平,巩固优势产业在细分市场的较领先地位;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人工智能技术的行业应用,构建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主营业务收入季节性波动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存在较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上半年收入较少,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收入较高,基本符合同行业特性。公司的产品销售存在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客户以电网公司及下属企业为主,电力系统企业一般都遵循比较严格的计划采购制度,预算约束较强,其电力设备采购立项申请一般集中在每年四季度,次年一季度对上一年的立项项目进行审批,合同项目的执行与实施相对集中于下半年。由于公司的人力成本、研发投入等支出在年度内发生较为均衡,从而导致公司净利润的季节性波动较明显。受客户经营行为影响,公司生产、销售存在季节性波动,未来,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该现象会有所改善,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仍然面临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四)进入新行业的市场开拓风险 智能机器人改变了电力系统的传统运维方式,随着技术应用的不断成熟,目前公司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正从电力系统逐步向轨道交通、油气化工等其他行业拓展。通过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公司将进入轨道交通行业,并服务于轨道交通行业的智能巡检需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客户对新产品的使用较为谨慎,对供应商的品牌、技术、售后服务要求更高,这对公司产品性能、质量控制水平、服务能力、营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存在智能巡检机器人进入新行业、新领域的市场开拓效果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将持续投入新产品的研发及现有产品的优化更新,满足新行业的需求,同时做好及时客户反馈工作并及时更正以应对上述情况。 (五)产品及技术持续创新的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该领域技术综合性强,产品及技术的研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征。现阶段,公司产品的性能及稳定性能够较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但随着国家坚强智能电网全面建设的展开,本行业内的产品技术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增加研发项目储备,则可能无法及时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并可能导致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无法跟上整个行业发展的步伐,公司产品被替代,从而给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创新发展,已建立了一支具有较强研发创新能力和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团队。同时,公司每年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加强与各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进行前瞻性技术布局,保障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 (六)规模快速扩张引致的管理风险、人才流失风险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更趋复杂,对公司在运营管理、人才引进、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公司管理模式、制度建设、人才战略、激励等不能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则将会导致优秀人才流失,影响到公司的运营效率和发展潜力,进而削弱公司的竞争力,给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公司将根据战略发展规划和业务发展需要,建立以奋斗者为本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以客户为导向的内部流程及制度,稳步推进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持续提升组织能力,完善运营及内控制度,引进和培养技术、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完善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措施,进一步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以有效解决快速发展带来的经营管理风险。 (七)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风险 公司2022年6月30日的应收账款净额为730,258,623.46元,占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为43.26%。虽然公司的应收账款债务方主要为资信良好、实力雄厚的电网公司或其指定的设备采购单位,且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账龄在一年内的比例为78.91%,信用风险较低,应收账款账龄较短,坏账风险较小。但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余额有可能继续增加,如果公司对应收账款催收不利,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而发生坏账损失,将对公司的资产结构、偿债能力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持续监控应收账款回款情况,加强催收力度,已将应收账款的回收任务纳入销售部门的关键考核指标,以实现应收账款及时回收。 (八)税收优惠政策变化风险 1、公司于2020年12月1日通过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财政厅和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为三年。本公司自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连续三年内(2020年至2022年)可享受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果国家或地方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其他原因导致公司不再符合或未能通过相关的资格认定,公司将不能继续享受上述优惠政策,公司的盈利水平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2、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号),公司所销售产品中的嵌入式软件等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享受即征即退政策。如果国家有关软件产品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未来公司销售的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减少,公司的盈利水平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公司将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相关指标要求,对每年生产经营等各方面工作进行安排,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使公司能够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及软件产品退税规定。